-不做艺术家,只愿为你的梦装饰出最舒适的家。佛系持续接单中。

第三课-如何塑造形象鲜明的角色(下)

这次是接着昨天的分享,讲完关于这本书的第三课~


·对主人公穷追猛打是作者的职责

此处是有一位学员提出了自己作品中的主人公被评价为“像提线木偶一样”,请教大泽在昌先生关于随故事情节发展变化的人物和提线木偶之间有什么区别时衍生出来的知识点。


一般来说,人就算遇到一些事,也不会在第二天就立刻改变习惯,所以要由作者来创造局面,对主人公穷追猛打,使其自身渴望改变,或者不得不改变,这是作者的职责。

只要主人公做出相应的反应,就不是木偶。

关键就在于,主人公是否经过思考后再行动。


这一点我想补充的是——人类是偏向于做出最为简单的选择的。

就是说他一般会采取成本最低的行动,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常常会走向孤注一掷的道路,但他是被遇到的各种情境逼迫到这样的程度的。

如果可以的话,他绝对不会在一开始就采取高风险的行动。

这里我想举的例子是自己最近在重温的《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主人公里克是一位需要追杀仿生人的奖金猎人,最初在仿生人蕾切尔提出要帮助他的时候,里克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之后他遇到了第一个仿生人波洛科夫,差点送了命,开始反思自己之前的反应过激,甚至考虑等见到下一个仿生人之后去找蕾切尔帮忙。

直到最后,情境步步紧逼——主人公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去拜托蕾切尔,这时两人的态度立场已经从一开始完全扭转过来了。


·主人公≠作者

作者必须与主人公感同身受,一同思考,因为这关系到主人公的性格和角色刻画。

然而,没必要让“主人公=作者”。主人公的性格不等同于作何的性格。

我想这也是非常常识的一点。

比喻的话,我觉得描写角色的时候会有些演戏——钻到角色的内心,感受他的感受。

我一直以来对这件事情如此热爱的其中一个理由是我自己是一个感性非常少的人,防御机制太强以至于情绪上的波动太难得。但是我在写作的时候,我可以通过角色感受到他们感受到的情绪,我非常享受这个过程。

有时候他们甚至会自己做出超出我预想的行为,那种时刻真的是最高级的快感了。(虽然像我这么没有天赋的人,上次的这个时刻已经过去了大概四五年了,但是我却一直记得那个时候复杂的满足感。)


·小说里的规则

小说的登场人物必须符合逻辑,而且其逻辑要求具备一致性。

如果逻辑崩溃,必定要有理由。也就是说,故事需要理由。

这也可以称为独属于小说世界的“规则”。

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小说创作基本技巧》这本书说得特别好——



·如何生动有趣地描写人物的过去和背景

通过对话来说明:

1.塑造擅长对话的对手。

2.对话进行到一定程度时进行插叙,对过去稍作补充说明之后再回到此刻的对话中。

我觉得其中第二种是比较常见好用的方法。


·通过措辞表现角色的个性

不同的性格角色在不同的情况下,说话的措辞方式也会不同。

要想办法通过角色的话语来展现他的性格。


·不要通过叙事描写性格

我觉得这个也许是翻译上的错误。

讲的内容其实是“要展示而非叙述”。


Q&A

Q1:业余写作爱好者也能进行采访吗?

A1:无论是业余写作爱好者还是职业作家,只要诚恳地拜托对方,表达想将其用作小说素材的诚意,一般人都会接受采访的。

采访的重点是询问细节部分和主干部分。

比如采访手艺人,“起床后干什么,几点去工作室”属于细节部分,“做这份工作有什么意义?哪方面最辛苦?”属于主干部分。

关键的一点,取材十成,能用的不足四成,就算想用也不要高于四成。(否则就是非虚构类作品了)


Q2:结局出人意料却被指责投机取巧怎么办?

A2:想要做到成功反转,伏笔很重要。

小伏笔应该在不到四分之一的阶段埋好,而且为了强化伏笔,还应该在中间阶段再埋下一道。

评论
热度(10)
©Giya | Powered by LOFTER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