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艺术家,只愿为你的梦装饰出最舒适的家。佛系持续接单中。

第二课-掌握第一人称的写法

因为这本书是以记录大泽在昌先生的十次讲座为第一部分内容的,第二课包含了很多对学生作品的点评,针对性实在是太强,我想在这次的读书笔记中就不一一赘述了,仅仅挑选自己认为比较有用能够展开的地方讲一讲。

1.第一人称写作

这次课堂的主题是“第一人称的写作方法”,布置这个课题的缘故是因为想要完成这样的课题,首先需要跨越三个障碍。

1.以第一人称写作,首先是为了消除视角混乱。


大泽在昌先生说以第一人称写作的缘故是因为“上帝视角”并不为日本人所接受,尤其是参加新人奖时,更会带来负面影响。

我自己的感受是除了这些,又或者我们比较排除“上帝视角”的缘故是因为,我们看这样的小说时,会不知道该如何站队。

我之前也写过很多第三人称的东西,会因为笔力匮乏的缘故随机切换场景把各个人物的内心写出来。

我记得有一次收到了读者的评论是“因为对A的描述更多,B相对来说很少,所以不知道B是怎样想的。”

现在想起来,会觉得即使是很清楚B是怎样想的,读者难免还是会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小说吧。对于视角混乱的小说,想要引起读者的共鸣,代入感之类的感受应该是更为困难一些的。

优秀的第三人称写作会出现读者非常喜爱某个人物甚至是所有人物,他们因为期盼人物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克服困难等等因素产生情感上的波动,我想这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产生了某种代入感了,但是和第一人称的写法比起来,难度要大很多。

2.其次,以第一人称写作只有一个信息入口。这将成为情节发展的一大枷锁。

有的作者写着写着,就会忍不住透露超出视觉人物所知范围的信息,光是这一点就已经失败了。

换句话说,我希望大家务必亲身体验这种写法的难处,检验自己在受限的视角中能为读者提供多少信息,能把故事框架构建到何种程度。

3.最后,还要看自己能把视角人物——作为讲述者的“我”——的个性向读者传达多少。

这两个应该都属于文笔的一种锻炼吧。

2.学生作品点评

接下来对于学生作品的点评部分大致做一下总结:

·第一人称不该出现奇怪的表达,诸如“我的神色阴沉下来”,“我不悦地皱起眉头给他看”。

·用第一人称应符合主人公的视角。比如小孩子不太会辨认出“是一个年轻男子嘶哑的声音”,应该养成更冷静地重读作品的习惯。

·全是好人的小说会显得过于温吞。

我想在这里,大泽在昌先生的意思是应该有情感上激烈的冲突。

即使是好人(一般人)也会产生恶劣的情绪。

因为原文中有段话是——

虽说并不是非得出现可憎的人物,但即使是心怀善意的人,也会彼此产生误会,也会心生恨意和悲伤,甚至动手互殴,如此才能造成出乎意料的戏剧结果。

·以第一人称写作时,借助对话进行说明确实很重要,但如果过度依赖于此,就会写成流水账。

我明白这片作品表达了你想成为作家的渴望,但普通读者可不会在乎你想不想当作家。对于渴望成为职业作家的人来说,以此为小说题材是绝对不合适的。

·即使以年轻人为主人公,也没有必要让所有的措辞乃至叙事部分都显得幼稚。请使用成熟的措辞。

·专业化术语应该精炼且易懂,不要让行业外的人完全看不懂在说什么。

3.除了“输出”,还要“吸收”

写作是“输出”行为。如果持续输出,自己很快就会变得“中空”所以请务必记得“吸收”。无论是小说、漫画、电影、戏剧、音乐,请不要忘记持续刺激自己。

身边常备备忘录,即使在外也可以随时随地观察别人,这种观察会成为人物描写的重要依据。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时,作家是没有休息时间的。

即使在睡觉时也会思考刚起笔的小说如何展开后续情节,这就是小说家。

4.Q&A(此部分为直接摘录)

Q1:怎样描写讨厌的人物

A1:真正讨厌的人物,其实我以前也写不好。越想写好讨厌的人物,就越觉得不真实。这是因为,讨厌的人并不会认为自己是讨厌的人。

请不要一上来就写讨厌的人,可以让看起来并不讨厌的人逐渐显得讨厌,而且给人的感觉是他不得不变得令人讨厌,让讨厌的感觉在读者中间慢慢扩散。

这实践起来很难,因为这是小说家写作秘技中的秘技(笑)。

Q2:会把自己的实际体验反映到作品里吗?

A2:当然会了,尤其是失恋,都反映得很成功(笑)。

对于写小说而言,悲伤的、愤怒的、凄惨的经历要比愉快的经历更有用。

另外,与其直接描写“可怜”等情绪,不如写周围人的反应,这样任谁见了都会觉得凄惨。

Q3:起标题的秘诀是什么?

A3:我看大家确实都不擅长起标题啊(笑)。现在只说一点,那就是尽量避开已经被人用过的标题。

评论
热度(21)
©Giya | Powered by LOFTER
返回顶部